京戏里各种人物之自称
今日推送之《各种人物之自称》录自《戏场闲话》第二集,作者署名为兰生。《戏场闲话》刊于民十九(1930)年,为实事白话报编辑部发行,内收《定军山》(兰生),《开场戏》(愚樵),《打沙锅》(东亚戏迷),《天河配》(钟智公),《双包案》(张振宇)等127篇漫谈京剧的短文。书前有梅兰芳、马连良、程艳秋等京剧名角照片。
自称向分两种,一种对台上之自称,一种对台下之自称。
对台上之自称无定,或卑或傲,因人而施,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,随地更移,不易错误,以《潭州》之岳帅而论,对众将则自称「本帅」,对岳云则自称「为父」,对宗泽则自称「门生」,祭旗时对于神灵,则又自称「信官」,此对于台上之自称,无研究之必要者,惟对于台下之自称(即念诗以后通名),往往措置为难,无法令其恰当,或竟有根本错误者,欲修改亦难于措词,待记者一一指出,以俟高明之指导焉。
程砚秋赠此文作者兰生之照片
按普通之例,官长则自称「下官」,有时用「本帅」「本镇」是也,皇上应自称为「朕」,戴草王盔者,与不够穿黄蟒而只穿红蟒者,则应自称曰「孤」,神仙则自称「吾神」,其次则吾乃平民各视其身份年岁,或「卑人」,或「老汉」,或「老朽」,或「小老儿」,或「老夫」,或「某家」,或「小生」,或「在下」,或「吾」,或「俺」,或「我」,或「在下某人的便是」,千变万化,因人而各有不同,种类虽如此之复杂,然亦无研究改正之必要,惟独有几种带「家」字儿的,我总瞧着他不大妥当,似乎得斟酌一下子才好。
第一:五台山之五郎,自称「洒家」(洒上口念摔),其《二龙山》《红门寺》《能仁寺》等,凡和尚之画脸者,亦统称「洒家」,此大误也。「洒家」二字出于《水浒》,乃辽西之土语,敌杨志亦自称「洒家」,非以此代替「贫僧」二字也,乃编戏者误会其用,因醉打山门之故,遂以鲁智深一人,概括众僧,非惟贻笑方家,且令人茫然莫解,今拟改为「吾乃」,或迳称「贫僧」,惟允许鲁智深一人专用「洒家」名义,如此则合乎事理,且合乎《水浒》原文矣。
《野猪林》袁世海饰鲁智深
第二:戏台上之皇后,向例自称「哀家」,「洒家」发源于鲁智深,「哀家」则发源于《二进宫》之李后,李后丧夫守寡,可以「哀家」,其余未寡之后,不能「哀家」也,乃编者不察,又误将「哀家」二字,认为「本后」二字代名词,对于皇后之自称,统冠以「哀家」二字,试问其夫未死,哀者何来?愚以为皇后之通名,或直称「本宫」,或迳称「吾乃」,年老者亦不妨「老身」,惟调查其确系居孀,始准其沿用「哀家」二字,如此则近乎情理,而听戏者亦可了然其事实矣。
《二进宫》张君秋饰李艳妃 谭富英饰杨波 王泉奎饰徐延昭
洒哀二家之功用,已分晰言之,尚有「咱家」二字,未曾论断,按「咱家」之称,向分两种,甲为寺人,乙为外番公主,二者虽极不相近,然皆得自称「咱家」也;内监称「咱家」,不论大小,上至王卿,下至苏拉散差事,皆一律沿用,而《探母》《查关》之旗装妇女,亦自称「咱家」,究竟「咱家」之称,为谦为抗,为尊为卑,直令人无从考证,欲求一代替之名词而不得。且寺人虽系刑余,究竟是男子,公主虽生长边外,究竟是女人,何以「咱家」二字,男女都能通用?此理尤不可解,愚以为番邦公主,或自称「我」,或自称「本宫」,留着「咱家」之称,给内监专用,则眉目清楚矣。惟此等小节,与大局无关,改与不改,非紧要之事,因既论及称谓,不能不连类以指摘之。
《四郎探母》路三宝饰铁镜公主 沈华轩饰杨延辉
旦角中之自称者,今有两大难题,颇有研究之价值,一为林黛玉之戏,二为身居长辈之戏,总觉措置之至难,何也?青年妇女,凡非皇后、公主者,除「奴家」之外,别无适用之名称,乃今者《焚稿》《葬花》等剧,哄动一时,林黛玉出现于舞台,不能不沿用「奴家」二字,惟是林也者,虽为运司之女,而其品格与境遇,究竟与「奴家」不合,然欲舍却「奴家」二字,别求一切合身分之名称,则又无从选觅,然则戏场之格律,盖亦有时而穷矣。至所谓旦角之长辈者,年约往四十以上、五十以下,老旦既不够岁数,普通旦角,又显着太年轻,于是乃就其自称之时判别之,今亦念「老身」二字,如《红楼梦》之王夫人,《风筝误》之谢氏,皆自称「老身」,然一观其扮相,则明明粉光脂腻,无殊于妙龄也,我以为这些地方,「老身」只管「老身」,应于旦角的扮相上,稍示区别,或是少加花头,或是不拍粉,而后再自称「老身」不迟。
《黛玉葬花》梅兰芳饰林黛玉 姜妙香饰贾宝玉
至于自称姓名之时,亦称有研究之点,向例位份太尊者,则姓而不名,如伴驾王姚、魏王曹是也,至于汉将关,则似乎不必,一来汉将甚伙,不只关姓一人,二来生长在汉朝,不能自称为汉将,三则即便是个上将,爵位也不算很大,不能跟伴驾王、魏王平头(这可是就着编戏的心理上说),何况这汉将关三字,听不清好橡樊江关,倒不如脆脆的来个姓关名羽字云长,有多么响亮!
(《戏场闲话》第二集)
怀旧梨園雜志微信号:liyuanzazhi新浪微博:@梨園雜志